一汽-大众放大招了!从4月开始,他们启动了一场大变革,5月底就搞定了全公司的组织调整。这不是小打小闹,而是从头到尾的彻底翻新,为的就是紧跟中国市场的新风向,抓住年轻人的心。
这次调整,核心就是把“客户”放在第一位。过去,车企大多想着怎么造车、怎么卖车,现在一汽-大众直接把思路扭过来:客户想要啥,咱就给啥!他们把原来的“前台-后台”模式,改成了“前台-中台-后台”三段式,像搭积木一样,把各部门攒到一起,效率高到飞起。后台管市场、销售、售后,盯着客户的需求死磕;中台负责整合资源,定策略;前台直接冲到市场一线,随时根据客户反馈调方向。这么一弄,谁离客户最近,谁就能喊资源,干活更带劲。
具体咋变?先说市场部,彻底升级了!他们新设了7个二级部门,专门研究怎么把信息送到客户眼前。比如,年轻人刷短视频、逛电商,信息多得炸脑,市场部就得当个“过滤器”,帮客户挑出有用的东西,还得让大众品牌的广告精准打到点子上。他们还搞了4个“池子”——流量池、线索池、孵化池、潜客池,简单说,就是把可能买车的人分门别类,盯着他们从“有点兴趣”到“掏钱买车”的全过程。数据一抓一大把,2024年一汽-大众的线上线索转化率直接涨了15%,这成绩够硬吧?
再看商品经营部,这可是个大亮点。以前造车,工程师们埋头苦干,成本、性能算得门儿清,可客户咋想的?有时候真没顾上。现在商品经营部横空出世,从车的设计到上市,全程盯着客户需求。比如,00后爱玩智能座舱、想要语音控制,商品经营部就得让研发团队把这些功能加进去。他们还管品牌、服务,甚至客户开车的感受,确保每辆车不只是“产品”,而是能打动人心的“商品”。这招够狠,直接把客户痛点掐得死死的。
客户运营部也得夸一句。他们不光管卖车,还管你买车后的体验。以前,车卖出去,4S店可能就不咋搭理你了。现在客户运营部盯着你从看车到用车的全过程,啥不爽就改啥。他们用CRM系统、智能工牌这些高科技玩意儿,把客户分成不同类型,精准推送服务。比如,你刚买车,他们可能提醒你首保时间;开了两年,可能会推个保养优惠。2024年,他们的客户满意度评分比前年高了12个百分点,这说明啥?人家真把客户当回事了!
中台这边也不闲着,专门整合资源,定大方向。商品经营部、销售策略部、整合营销部仨部门凑一块,像个“大脑”似的,统筹品牌资源,优化决策。比如,过去一款新车上市,各部门得开会磨半天,现在商品营销经营委员会直接拍板,负责人也有了更大权力,效率高得不得了。2026年,一汽-大众大众品牌要推10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车,靠的就是这套新机制。
前台更灵活,直接冲在市场第一线。他们根据区域客户的需求,随时调整策略。比如,南方客户爱新能源车,北方客户更看重油车空间,前台就能快速调资源,满足不同口味的客户。经销商也高兴了,因为他们终于能根据实际情况干活,不用老听总部“遥控指挥”了。
这场变革,说白了,就是从“造啥卖啥”变成“客户要啥造啥”。一汽-大众提了四个方向:从“用户”到“客户”,从“产品”到“商品”,从“促销”到“营销”,从“价格”到“价值”。这话听起来简单,干起来可不容易。比如,从“用户”到“客户”,就是要从把人当“买车的”变成“有需求的个体”。年轻人想要啥?个性、便捷、科技感!一汽-大众就得从设计到服务,处处想着这些。
为啥这么拼?还不是因为市场变了!00后成了消费主力,他们是“数字原住民”,从小玩手机、刷视频,买车不光看车,还看体验、看服务。造车新势力来势汹汹,靠互联网思维和快节奏抢了不少风头。传统车企要不赶紧跟上,早晚被甩下车。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数据显示,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超40%,年轻消费者对智能网联功能的需求增长了25%。一汽-大众不改,哪能跟得上这速度?
你咋看这场变革?一汽-大众这步棋走得对不对?欢迎大家聊聊自己的想法!
融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